本帖最后由 元锐 于 2023-5-22 16:08 编辑
马头山传奇
(五)
再说杨世昌那小子不知就理责怪先生莫名离去,学生无师只得散去。他哪里知道是他惹下了塌天大祸,反而怪罪于人。但世上许多是非是说不明白的,许多荒诞的行为也是无法解读的。世间俗人何能看得透天机,小事不打紧,大事可就误了一生,但不论善恶终有现世报应。后来世昌转到周溪集镇土地奄永极尔锡续读,又闹出了剪纸枷枷土地的荒诞怪异来。周溪一马平川盘洼之地,杨从丘陵山间初到平原,只觉免去了爬山的劳苦,感觉新鲜好奇。每天便执一竹棍以马跨在胯下在学途中奔驰,有天细雨霏霏,到得学堂将竹棍顺手傍靠庙前菜园蓠芭旁,口中戏曰:土地老儿看好我的宝马!
恰逢一过路老妪因雨湿路滑行途不便,见这竹棍光滑结实顺手柱作放滑。世昌放学不见了竹棍,心有不快,逐剪纸枷枷了土地,才有了土地被枷报梦先生求情的传说。可想这杨世昌在不知就里中又给先生惹了事。而像他这样的顽皮搞事,不是普通人想犯就犯得了的,他可不是凡夫俗流。他在马头山时,云空道长虽已辞世,但云空在隔世便知他的不同凡响。看出此人生辰八子重,更不可觑视的是云空算出,他祖坟下葬时开天旺门风水。他且有一大功德是阻止了马头山青蛇出蛟,虽然是无意中所为,可也是天意拯救了地方黎民,免除了一场天塌地陷的洪峰水患。 那青蛇本可按道义正规修练成正果,只怪心念不正,不顾民生祸患想择捷径走水出蛟归海成龙。没有想到天不容谴,反灭掉了千年道行险丢性命,这也是天堂人间作孽欺心应得的报应。后来这杨家小儿成年金榜题名,荣为大明朝栋梁辅佐明朝万历、天启两朝,拜兵部右侍郎,兼右佥都御史总督。这也是他命中天定本身善德,更与祖坟丧葬风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。人逝坟葬立墓,打理屋场朝向,山林阴阳风水勘测切不可疏忽,宁信其有百益无弊。 马头山至今,绿水长流青山依然,历经数千年的沧桑变迁,在近代历史中仍然是周溪佛教文化的一面大旗。周溪紧傍沅水,千里河水在这儿绕了一个大湾,拉宽了河面滞缓了水流。一旦跌落这个天然风水的地理水湾,便挽住了沿河上下匆忙的簲筏,船舶。商贾大亨们在这儿满载着发财的梦想抢占商机。他们设商号,开店铺,立会馆,诚信交易的经营生意。成就了地方遐尔闻名的百年商埠码头,经济繁荣富裕一邑的巨镇。 由于经济的发达繁荣,各商会不吝啬花钱,只要是利民的群体活动,积善行德的公益事业。他们攀比着积极出资,兴教育办学堂,建庙宇,推动了当地的文化教育,娱乐生活,佛学善德的深层发展。方圆十余里地面二十余座庙宇奄堂。镇郊外余田的寨子山灵官庙,林木葱郁,云遮雾绕风光怡人,此庙建于宋朝末年。簰估老,船拐拐到得周溪都得停篙住桨,必定去马头山拜灵官菩萨,才能一帆风顺安然无恙的过洞庭下江浙,反之便有风鼓浪涌船翻簰散的惨祸临头。 与余田交界的栖枫山圆通古刹,建于唐朝武德年间。盛世期间道场香火延绵数十里,被誉为“禅宗丛林”周边百姓受风气熏陶,善德礼佛,孝行天下。故此有白蛇的前生后世,孽缘风尘…… 马头山离集镇效近,三座寺庙三角分布相距不远,因有佛教文化深厚的历史渊源,每个山头都有一个动人的美好传说。小镇分为四大佛教香会;大蜡会,大乾会,大香会,马头山为平安会。由于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为四大佛教会首。每年八月十五佛会盛典后,朝圣南天小雷音之称的五雷山,抢占金顶祖圣菩萨大殿首扛大旗。 在距马头山不远的架桥渌田,流传着杨世昌中状元回乡,在徐家花园拜见舅父舅母,双膝刚沾地只惊得门前鱼塘水腾鱼跃,慌得两位老人慌忙挽扶不迭。而周溪确有永极尔锡道观,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多有见过条石镌刻的道观牌匾,他们极力传说“永极尔锡”四字是杨世昌所书。 而马头山脚下的涂家垭不远处的蛇窝洞,不知在哪个年代确曾现世洞门大开,洞内深处似有韶乐阵阵。曾轰动周边村民围观,甚而有人跪拜。众人议论着这个洞子究竟有多深,出口又是通向何方?有几个青皮后生,跃跃欲试的要进洞一探究竟。却有人说:进入洞后,洞口朝下往两边延伸。里面曲折左右盘旋,翻上绕下的纵横定向不一。洞中逼窄处仅可供一人侧身而过,宽松处三五人可横通直往。直达深处有石桌,石椅,石床。更有趣的是里面竟另有世界,可见小桥横篝溪,流水潺潺,游鱼悠然。如此仙山洞府绝非常人所居,也非凡夫俗子能进得去的。一般说来洞窟之穴多为龙蛇之蛰。即使进得去也恐出不来,不说有鬼蜮之类,光讲洞内支流错综复杂,迷失了方向你也别想绕了出来。但这也仅仅是传说,可还真的没有人亲历其境。想进洞的青皮听得“龙蛇之蛰”打了个寒颤心生恐怖,惧怕丢了性命岂不枉负了这一身皮囊。有几个老人出了个主意,叫几个壮小伙在村子里挑了几担碾米的谷壳倒入洞口处,指着立足以下的小溪,道:只要连下几天暴雨,溪水上涨灌入洞内,看这米壳从哪儿流出来,不就他娘的晓得了洞子的走向和远近了吗!众人自觉有理,此后大家便关注谷壳从哪儿流出,哪知雨后溪水上涨水退后,再去那地方就找不到洞口了,洒落的谷壳也没了点儿踪迹。不知过了许久,在几十里开外的河洑山下的犀牛口冒了出来,一下子轰动了当地人,奇怪着怎么冒出了这许多的谷壳? 河袱山相依武陵山脉绵亘数十里,岗峦相属。追朔以往,郦道元在《水经注》记中,原为;平山、武山、太和山。杨嗣昌解释说是因为“山下出泉伏流入河。”与郦道元所说“清泉下注”相符一致。常德旧志记为:卓刀泉,也称崔婆井。泉水甘洌,来往游客乐于此处掬而饮之。于是衍生出许多动人的故事,即有道士张虚白为感谢卖酒崔婆,对他长期饮酒不给钱的善待,指地掘井,不仅解决了崔婆取水路远的困难,而且井水甘洌胜过酒,于是就有了井水当酒喝的传说。 河洑山早在南北朝,山顶就修建了道德观。不仅是著名的道教圣地,也是重要的战略要地。在抗战时期的1943年11月21日,常德会战中日军已兵临城下,如潮般的向常德涌来。河洑山位于常德西郊制高点,是慈利、桃源通往常德的必经之道,日军先头部队第68联队,在3架飞机和大炮的掩护下,从陬市向河洑山发起攻击。守卫河洑阵地的57师171团2营500余人,在营长阮志芳的带领下。尽管敌我悬殊,但全体官兵坚守阵地,战至一人一枪亦不轻弃寸土。直到最后与日军展开白刃战,终因寡不敌众阵地失守。 经历多次兵燹之后,在道德观的遗址修建了真武殿,又名“太和观”。其后,流传著名和尚竺慧“精苦有戒节”。于清康熙年间进士田雯,提学江南时,写有一首《河袱新息侯祠》
古屋昏灯矍铄翁,崔婆村井庙门通。
断碑疑是边陲柱,坏像仍矜顾盼雄。
夕照烟浮鸦背黑,野塘香送藕花红。
士人莫荐新菰米,恐与当年薏苡同。 如今河洑山太和观,仍然是善德礼佛者的仙山乐土。山上林木葱郁风景怡人,面临沅水如刀削斧剁般的悬崖峭壁下的犀牛口,除却如上所述冒出泉水甘洌外,更为奇怪的是每隔几年便有大量的鳊鱼从洞口涌出。那鱼每条均重在六两左右,尖嘴的鱼头有血滴般的红点,身子扁宽形如翩飞的蝙蝠。这样的鱼类除这儿有外,其它河流水域是见不到的。每当这时,边近的居户遇上了都能发个小财,随便用个筲箕,花蓝就能捞个几十斤。目前无由头的涌出这许多谷壳,不由人们联想着又会遇上了什么稀罕事,又有了什么发财的好兆头,累得许多人顶着深秋的寒风在这里守候了许多天…… 千年的善恶只是一个神话的传说,但它的因果报应,确实存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中。去年秋季马头山当地人,为了更加完善恢复以往的历史风貌,在龙虎寺的原有基础上,正在兴动土木扩展庙宇正殿。这在目前崇赏乡村旅游的趋势下,顺应时势助力乡村振兴。乡村农庄,农家乐的兴起,会更加的激活农村经济发展。历史景点的开发给人们带来了文化生活的观赏乐趣,为探古访幽爱好者提供了更好的发挥。 马头山久远的神秘一直在当地流传着。不管哪一个时代,历史可鉴,玩火自焚!别看有的人今天荣光富贵,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,不一定睡一觉醒过来,就会变得什么也没得了,善哉!善哉!!(3070) ——大结局(总16325字) |